2010年4月22日-23日,由中國企業(yè)家俱樂部、道農研究院和《綠公司》雜志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2010中國綠色公司年會”在四川成都召開,本次年會的主題是“綠色進化:政府與企業(yè)”。圖為普華永道中國合伙人陳偉權。
陳偉權:我們今天為什么過來,綠稅我們很關注的,包括全球化引起的。中國的綠稅怎么跟國際行業(yè)者銜接,今天由于時間關系,我只說三點。第一綠稅的性質問題。第二就是它的效率怎么樣,我們認識它給市場的信號準確。第三就是企業(yè)怎么應對這個改變。比如說,有一個朋友說去游泳、打網球,因為我們是民主社會,我們可以出一些錢去打網球和游泳。今天早上有一位老師說過,最后他們看到的就是盈利,怎么去付這個成本。第二就是信號,就是我們付這個成本的人,怎么樣讓他們去負擔,我們看到其實關于胡蘿卜跟大棒,剛才提到就是很多包括理論的基礎,包括做一個引導的信號,從克斯定理導出來的,今天上午張老師說過,用不同的方法,哪一種講究效率,最重要就是說,每一個企業(yè)都是注重盈利的,可能我們以前談到的時候,對于綠色不清楚,但是今天已經看到在新科技的里面,包括風能、太陽能,包括在西歐,他們政府有補貼,某部分的產能已經是過渡的投資,胡蘿卜怎么引導他們,最重要是效率問題。中國現(xiàn)在的財政收入是蠻高的,但是怎么樣用這些財政收入,有效率的利用他們,這個包括政府以外,還有企業(yè)自身的原因。就是企業(yè)怎么樣去探索新的路徑。
其實我們公司跟全球,包括中國在內的,跟CEO做一個調查,大家都同意綠色都有做,這個成本怎么去負擔,由誰負擔,可能剛才姜老師也說的對,開征保護稅得話肯定不受歡迎的,中國在全球二十多個國家里面,從企業(yè)的CEO來說,他們覺得政府應該對稅收多增強一點。這個是很好的。另外一個,市場要如何調整,市場調節(jié)不行的時候,政府如何去介入,政府出什么政策,剛才談到的碳稅,我們說這個怎么流到消費者手中,我們看到很大程度上,包括煤炭、包括電力,他們價格都不是市場來定的,當中本來都是談的定向的問題,如果碳稅我們增加的時候,如果沒有考慮到本身的價格問題,怎么樣增加效果。
第三點,就是關于企業(yè)怎么去盈利,因為企業(yè)最后追求的利潤,但是當你的利潤增加了,你就有更加的負責任,利潤是開源和節(jié)流,就是用回收的方法減低成本,但是看到很多國際的品牌的客戶,他們提到如何開源,就因為低碳代表著某一個市場里面提出來的概念,比較年輕的,比較形象的,比較有道德的,所以怎么說?企業(yè)看到他們有公關方面,我們用綠色來做賣點,讓消費者對他們來說,選擇他們的產品,我們剛才說的調查里面提到過,與其我們等政府出這個政策,要自己比其他的競爭對手早,因為有理念,第一你有自己的標桿,讓競爭者不是你的對手。在中國來說,暫時還沒有一個全面的預示,但是因為其他很多國家,剛才提到哥本哈根里面,對于中國某方面因為很多的產品在中國來做,最后出口到國外,他們算這個帳碳排放的帳是算在中國上面的。這個不但是中國本身的問題,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,如果我們在很多企業(yè)來說,產品銷售國外的話,也有關于綠色的倡導。問題不是說怎么定,而是說企業(yè)什么時候比你的對手領先。就是說整個綠色是整個政策的就是成本,還有效率,怎么樣確定信號,這個信號是最后消費者能夠接受。第三企業(yè)方面盡快想整套的綠色產業(yè)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