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所有的情形中,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去猜測未來,然后盡可能地去適應未來。” 沃森說,“當然,更好的做法是,想清楚我們在未來中到底想要什么,然后盡力打造我們想要的這個未來。”
以下為理查德•沃森的發(fā)言實錄(經過編輯,未經本人審閱):
一位經濟學家曾經這樣說過:“經濟預測的目的就在于使占星術讓人尊敬”。如此可見,預測未來要走向哪里是非常困難的。
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預測未來,而是要展示未來,并且促使未來的發(fā)生。我的目的不是幫助人們把未來100%猜對,而是避免人們把未來是100%猜錯。
這不是未來學,這是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,是風險管理,是創(chuàng)新。我們可以把未來當作一面鏡子,通過它更好地想一想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。
2007年我寫了一本叫《未來檔案》的書,這本書已經以中文形式出版了兩版。在這本書中,我寫了在未來50年將塑造世界的五大力量:人口變化、全球連接性、權力東移、綠色技術以及環(huán)境改變。
寫出這個清單之后,我現在又加了兩大要素:第一個是不安;第二個是不穩(wěn)定,之所以有這兩個要素,是因為另外五大力量在飛速變化。
今天的時間有限,我只能簡短地談一下前五大力量,但是我會多談一點人口,因為在我看來,中國今天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問題。中國的經濟非常依賴于低成本勞動力,同時,這些勞動力越來越多地移民到了城市。
現在全球人口已經有70億了,這一點讓許多人產生了擔心。悲觀主義者的悲觀可能也有道理,因為在未來獲得關鍵資源,如能源、食物和水等都將是問題。但我認為,與其說是看到了問題,我更多的是看到了機遇。
未來關鍵資源的價格可能會上升,但是要記得,隨著價格的上升,人們會試圖尋找替代品。能源在未來有可能變得更廉價。但水會是一個例外,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水的替代品。
20世紀一個重要的趨勢變化就是人口的變化,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并不是因為人們會像兔子一樣繁殖,而是因為人們不像蒼蠅一樣的死去了。
1990-2000年這段期間,因為醫(yī)療的發(fā)展,人類的平均壽命是翻了一番。人口老齡化將是20世紀初的一個主要特征,而許多國家都在試圖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人口問題。有些國家如日本是選擇了技術這條道路,選擇通過機器人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另一些國家選擇了其他的方式。有些國家像中國一樣,正在收獲經濟成長帶來的果實,試圖在人口老齡化之前建設足夠的基礎設施。
截止到2050年,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將增長50%。中國也不例外,到2020年,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將超過美國,到2040年,中國將超過歐洲。同樣,我也認為其中的機遇大于問題。
截止到下世紀中葉,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將會發(fā)生,全球的人口將會開始下降,這可能是出生率下降導致的。那時候,有一些國家比如說像英國,那時候可能就要試圖歡迎移民了,而不是現在這樣試圖把移民擋在大門之外。
中國也將試圖尋找更多有勞動能力的人,未來20年,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數量將下降30%。
還有一些例外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、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,屆時這些地區(qū)和國家的勞動力將占世界的50%。非洲在這方面就非常有意思了,它有世界上所需要的兩個重要的東西:一個是年輕人(特別是男人),另一個是自然資源。
目前幾乎只有中國認識到了這樣一點,并且在非洲積極開展活動,但是其他國家也會趕上。
第二個主要的力量是全球連接性,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,全球一半的人都沒有打過電話?,F在有10億人用facebook,有20億人在用互聯網上,有50億人擁有移動電話。我預計,今年或者明年,移動電話的數量將超過全球人口的總數。
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,根據思科所說的,現在互聯網所連接的東西只占能連接的1%,今后將會有更多的便攜式的計算機設備以及傳感器出現,這在理論上意味著,未來將會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。
第三個主要的力量或者說主要趨勢就是權力東移。當然,這個觀點很明顯是從“西方中心論”的角度來提的,所謂的“東方”就是指美國或者以歐洲為中心來看的東方。所謂的東方這主是要指“金磚四國”,即巴西、印度、俄羅斯、中國,但我也想特別提一下高盛所指的未來十一國,包括土耳其、墨西哥和尼日利亞等。這些國家許多都有監(jiān)管方面的問題,同時還有很多國家政治上還比較脆弱性。但是我想強調這樣一個觀點,就是這種權力的向東轉移,從這個國家的角度來說,其實也叫“經濟復位”。
到2050年,亞洲將占世界GDP的一半,這是非常有意思的,因為在1820年時也是這樣的狀況。但我們不要忘了這樣一個事實,中國在過去的45或者46個世紀都是文化和經濟的強國,我們其實是“回到了未來”。
第四個力量就是綠色技術或者說新興技術。我相信“五大新興技術”將在未來出現:它們是數字技術、生物技術、納米技術、神經技術、綠色和清潔技術。
最后是環(huán)境,面對環(huán)境問題歷來有兩大陣營:第一大陣營是悲觀主義者,他們認為世界已經到了末日了,因為你不可能在有限的地球資源上追求無限制的增長;另一大陣營是樂觀主義者,他們認為我們的社會還是可以增長的,因為人類有發(fā)明的能力。
但是在這兩種情形都低估了人類的能量、人類的發(fā)明和想象的能力,特別是在科技這一維度上。我想兩大陣營的人說的都是對的,從短期來看,悲觀主義者說的是對的,經濟在短期內肯定會有顛簸,不會一帆風順的,但是要讓我打長期的賭的話,我會把賭注押在樂觀主義者這一邊。
最后我要說一下我做的事情,即找到現在的趨勢,然后把現在這些趨勢延展到未來,這樣的預測在短期內是非常有價值的,但是趨勢對于未來來說就沒什么大用了,因為在未來,趨勢會彎折、也會被打斷、趨勢也會因為沒有看到的想法和事件的發(fā)生而脫離原來的軌跡。
所以,更好的做法就是以不同的情景和角度來思考未來。我鼓勵各位去暢想未來,不是去想一種可能的情況,而是去想多個可能的情形。在所有的情形中,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去猜測未來,然后盡可能地去適應未來。
當然,更好的做法是,想清楚我們在未來中到底想要什么,然后盡力打造我們想要的這個未來。而我能想到的這種情形出現的最好的國家,就是中國。中國能夠發(fā)現未來的人,無疑將是創(chuàng)新者和企業(yè)家。一切就要靠今天在座的各位了!
理查德•沃森是一位來自倫敦的作家、演說家及思想家,主要致力于幫助個人和機構規(guī)劃未來,他曾任職于劍橋大學、帝國理工學院、倫敦商學院、、可口可樂公司、通用電氣、IBM和殼牌等公司。
理查德著有《洞察未來:2040年世界萬象》(2012年)、《論未來:您確實需知曉的50件事》(2012年)等。他還是nowandnext.com網站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文字/馮嘉雪整理
關于“中國企業(yè)家全球游學”
“中國企業(yè)家全球游學”致力于為企業(yè)家構建終身學習的全球化平臺,由以色列、美國、英國三站構成,限額招募。
以色列:2014年8月30日-9月12日
美國:2014年9月28日-10月18日
英國:2015年5月12日-5月26日
報名咨詢:
電話:010-62766066-825 李志
VIP熱線:136-2128-6776 周思遠
郵箱:youxue@daonong.com
在線報名:http://www.geekyang.top/cec/biao/youxue.html